Thursday, January 7, 2010

人民幣國際化再前行一小步, Jan 6, 09,信報



晚清時有洋務運動,漢人曾國藩及其門生李鴻章等,先引進西方軍事技術,後再發展民用工業,自強救國;但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概念來現代化,只是見形不見體,實為保住滿清的封建統治而已,徒有西方工業的外形,而不得人家治國的神髓。甲午戰爭,堂堂東亞第一巨人,就敗於行明治維新,學西方之科技,並收列強政治、法律與文化精髓的日本。後事如何也不用再提了。

這個聖誕,看着國家在經濟上繼續開放,邁向自由經濟,財力發展之時,政治上卻繼續收緊,叫人既憤且餒。

先說人民幣繼續國際化,溫總大談開放香港的人民幣業務,我等港人繼續引外資,助國企民企上市後,再有幸參與,實是與有榮焉。

跨境結算未受歡迎

查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自去年7月出台,到現在還是試行階段,宣傳意義多於一切。至去年年底,結算量不到5億元,比香港不少三四線上市公司的營業額還少。難得特首還在溫總面前大吹計劃成功。實事求是,要指出計劃未受歡迎之因,改未盡完善之處,才是向前之道。

原來在聖誕前後,人行早已出手,進一步把人民幣開放。其中一大突破是讓境外企業在內地(廣東省和上海)開立非本地公司人民幣戶口(正名為境外機構人民幣銀行結算戶口)。外商收了人民幣在港苦無投資機會,本地銀行人民幣存款又受制於中銀結算和官方非市場利率的掣肘,連一厘息也沒有,真是食之無味,本地出口商當然不太願意收取人民幣。

雞和蛋的問題,既沒有足夠人民幣存款,港外商人想用人民幣付進口款項也有心無力。在人民幣資本賬未開放下,本地「錢莊」想替客戶融資人民幣也苦無足夠頭寸。現在能把收了的人民幣存回內地銀行,存款利率三個月1.71%,一年2.25%,用人民幣結算的誘因是大了。

另一方面,人行也要鼓勵跨境同業間拆借,開放官方利率,才能搞活本地人民幣貿易融資市場。

商人靈活應變

且慢,境外機構戶口豈非是跟港銀搶生意?要留住客戶,港銀要好好利用自己在內地的網絡,各師各法了。

當然,這裏還有很多限制和不清晰的地方。如內地存款不能提現,亦只可用於貿易或相關貿易融資的結算等;如要撤銷戶口時,更要得人行批准,方可把存款結滙滙出境外。這種種限制可以理解,就是防有人利用貿易之名來規避國家對資本賬的管制。但各有故事,兩者不易時刻黑白二分。貿易上賺了錢,打道回內地不能自由運用,滙出滙回香港,這豈不是跌回外管的老路?

凡此種種疑問,還得有待人行解釋。

無論如何,上周渣打中國高調宣布已為二家外企開立了這類境外機構賬戶,正是貫徹了開放精神,摸着石頭過河去了。

另一大障礙是內地只有四百家「欽點」企業可用人民幣結算。四百家真是何其少。還有更重要的,就是行政手段下選出來的,不一定是最有需要的用家。還有服務式的貿易不包括在計劃中,本地的專業服務公司就不能向內地用家收取人民幣了。

商人總是靈活的。原來不少那四百家以外的企業,早已與內銀達成默契,一樣照用人民幣跟本港貿易對手結算,其中更包括服務行業。這是明顯違規了,在上世紀八十和九十年代,可以是經濟金融大罪。但要人民幣國際化,走上自由開放之途是大道理。況且,他們都是真正的貿易結算,不是走資或資本賬專案。這就是精髓之所在了。

又是聖誕前後,上面兩個關卡,已被技巧性地開放了,就是前事不咎,後事也無妨,上報就可以了。

政治裹足不前

國家經濟繼續開放,但西方文明的精髓還不被接納。在經濟自由化上走前了,以往是大罪,現在可再不是了。可是,在政治上,還是抱守殘缺。劉曉波只是行使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走前一步,對國家和社會制度提出改革建議,何罪之有?換來聖誕節重判。言論自由是監察政府的基石。自由經濟是講求效率,改善民生的不二法門。但精髓是有一個良好的政府來制衡資本家獨大,甚至干預政事,盡取民脂。

民主制度是一法,不單要有普選議會,更重要是獨立司法,自由的傳媒和民間論政。前者來制衡,後者來監察政府,甚或與民爭利。內地還是處於政商一家的混合資本主義時期,前三者沒有,這幾年稍為開放了的論政空間,也是虛的。

這個聖誕,世上的快樂被人破壞了。

Shar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umber of Visi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