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9, 2009

上載:內地信審文化有待改善 ﹣信報 Dec 18, 09



阿布扎比政府日前宣布,為注入100億美元與杜拜金融支援基金,以償付今天到期的41億美元伊斯蘭債券。銀行好像可暫抒一口氣。但正式被要求凍結的債務還有220億美元,餘下的,莫非要剃頭74%?

杜拜其他還是「正常」的債務還有600多億美元,但那凍結了的220 億美元債務重組出現差池,就是沒有交差違約的情況出現 ,正常債務的再融資也不容易了。

亂批無抵押貸款

問題根源也不是什麼伊斯蘭債券,伊斯蘭債券只不過是產品和手段來避過「不可收取弟兄利息」的教義。

歸根究底,都是看投資項目本身是否可行和貸款銀行的信審把握。游資泛濫,息率長期偏低,令借款人胡亂投資,銀行為求生意,胡亂批出無抵押貸款,才是死因,是老生常談、但是真確。

本地同行也有貸款予杜拜政府旗下的基金,是普通聯貸,有明確用途,是收購歐美資產,拿了被收購的資產作抵押孖展有水位,有現金流,故不在被凍債務之列,朋友還可安睡。但是,也有同行做了無抵押的,一借數年,不能隨便收回。

雖然年初已知大事不妙,連老美富豪高級音響雜誌Sterophile,在5月號中,也說杜拜沙漠除了有棄置的平治,馬沙拉締(Maserati)汽車外,更有百萬元級的極品喇叭!也做不了什麼,只可每月寫Watchlist報告交予管理層。

回來說香港,因為內地經濟火熱,信貸審批更要小心,不可被眼前生意和利潤沖昏頭腦。上星期國家銀監會說要到銀行作現場審查,看各項貸款指引如「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項目融資業務指引」等的執行情況,是否就在說信審太寬鬆,今年的新增貸款都跑去樓市及股市去。

內地信審水平參差不齊,一線城市分行做國企省企的生意,標準較寬鬆也可理解,國企風險系數還低。但政策貸款幾年後如何,現在還不知,也未受考驗。二三線城市的,大國企、省企相對較少,要跟民企打交道了。 國有大行不大願意做,因沒有國家支持,不容易看清風險也。是股份制和商業行的市場了, 這才考真功夫。

有進取而又先進者會了解清楚客戶背景,項目資金缺口,需求和風險所在,設計匹配條款來減低雙方成本和風險,鎖定還款來源。但也有不少只要是客戶交出保證金或資產抵押,不理解清楚客戶的生意背景就批出額度。貸款是好像是相對安全,但這種形同當舖押店的貸款模型,哪人不曉﹖競爭大,利錢又怎會深。還有除了本幣保證金外,任何資產價是可向下走的。不做好項目盡職審查,只靠抵押品,風險隨時更大。

know your customer

更有在跟港銀合作時,硬銷之餘卻不先搞好風險管理。我的經驗,最常見的就是說她已拿下內地客戶保證金和質押品,再跟你港銀簽合約,出事時跟你對分抵押物即可。

第一、國家還有外滙管制,人民幣不一定能滙出來。第二也是最基本的,內地客戶不能來香港借錢,要用代理人或窗口公司,就是不同法人借款主體了。內地公司的資產在沒有簽下擔保的情況下,是不能跨境用於香港的。

在外管下,又是天方夜談了。第三是香港有所謂 KYC(了解客戶─know your customer )的要求。

除了要證明資金來源正當外,子公司關係對母公司來說還有道義上和聲譽上的約束。但內地企業在港的窗口為要規避內地政策和出國投資的審批程序,往往股權不清。

中國規限仍多

內銀跟客戶往來已久,未必了解港銀要求,也不想得失客戶,常要港銀特事特辦,網開一面。但股權搞不清,出事時內地企業就有藉口脫身:「那港企只是我普通的生意夥伴,在外的錢銀瓜葛與我無關!」杜拜政府也不是這樣說嗎,「你們銀行家做生意要看清項目風險,怎能靠我替她埋單?」連子公司的債也可不認,股權不清者就更甚了。

改革開放凡三十年,內地同行是進步了很多,做事也較港人更積極。但政策貸款傳統還在,種種條例法規如外滙管制,抵押品的處置等也阻礙了市場正常的合作和最有效的信審文化發展。

這方面還是要時間追上來,也是體制問題,不是短期可解決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umber of Visi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