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11, 2010
人民幣國際化路仍遠,信報財經版,2010年5月10日
周日到內地出差,我坐的的士走開通不久的昂船州大橋,但到入口時突然急剎車,原來有前車走錯路,不上橋時還竟敢在高速上掉頭,反方向走回三號幹線往葵涌去,慶幸當天是假日大清早,路上車輛不多才逃過一劫。香港不守規則的害人司機比內地的還要狠!
內地還是計劃經濟,各類規則多如牛毛,跟香港的自由市場不同,要明白各項法例特別費時費心,還有就是政策風險高。這二點也解釋了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規模還不達預期的原因。當然,升值預期和資本賬不開通也是原因。
儲蓄大橋未開通
人民幣看漲,哪會有進口商願意向外付人民幣結算,用美元或其他外幣結算才是理財之道。人民幣作為交易工具也有限制,如人民幣還不能多邊交收。有在日本的商人收了人民幣,想用之跟香港出口商購貨,暫時不成,還有就是外商收了人民幣,在港也沒有投資機會,即缺了儲蓄功能這「大橋」。凡次種種,國際化之路還遠。
農曆年後,另一大橋開通了。內地買家開始開出人民幣遠期信用證,在港企業以之作為融資低押,套取美元資金。這就讓結算量在農曆年後如火箭般攀升,當中原因不難理解。內地的美元資金市場,中銀作為前指定外滙行,佔盡分額優勢,更要配合國家政策,供應和利率可隨時收緊,絕非市場運作,後者曾高見雙位數字,最新行情,一年利率差是300點子至500點子,是香港的四倍以上,內企怎不會用盡辦法走到香港來舉債?還有,這根本就是長人民幣,短美元,是炒人民幣升值的不二之法,再加上NDF,就可套戥套利。不過,用此方法結算的,最終留在香港的人民幣不會多,因到期時要把所收的人民幣轉為美元償還相關貸款和為NDF交收。這樣,結算量在數字上多了,實無助人民幣國際化。
還有就是政策風險。這樣的炒升值,人行又怎會坐視不理。另外,如人民幣真的升值,NDF跟內地遠期差價就隨之而大幅下跌,就是說套戥套利的空間消失了。還有人會開人民幣信用證來港套利嗎?此種結算量可只是暫時的現象,不會長久。
政策風險量化不易
說到底,還是要進一步開放資本賬,在港發展人民幣投資市場,否則,受制於中銀不到1厘的標準結算利率,儲蓄和投資功能無從說起,怎能成為國際貨幣?讀者會問,內銀不是已可為包括香港的國外公司,開設非本地公司賬戶嗎?這不是可讓外地企業來享受內地存款較高息率嗎?請記着,人民幣回流內地有防火牆。一就是不可離開銀行體系走到實體經濟中,如用作企業或集團在內地的其他投資甚或提取現金;二也不可如內地企業或個人客戶一樣,委託銀行作所謂「理財」,如購買內地企業債券票據甚或信託貸款等。要知道,內地利率仍非市場定價,屬人行指定,一年的也只有2.25%。在現在經濟火熱的環境下實是偏低。企業債券票據就自由定價,有大國企或省企發的,也有市政府的基建基金。銀行包銷發行,有明確風險評級,價格按市場而定,非常吸引,也有活躍的二手市場,比香港的還成熟!怎說也好,香港回流的人民幣是不能參與了。我們收了人民幣,留在港或回流內地,只可用作雙邊貿易結算,作為購物交易工具雖有限制但還可。保值投資功能還要建立。
不過,國家政策風險還是要正視。國力和經濟騰飛向上,這樣說好像政治不正確,但風險不會無,只有高低之分,如希臘跟美國。祖國的政治或國家信貸風險現在可是低,但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對換,政策改變的風險還是叫人擔心的。有香港出口商問筆者,收了人民幣信用證,結算時是否真可自由兌換美元?這可說是長年外滙管制下的陰影,要時間建立信心。但大家要知,跨境結算最終結算行是中銀,要兌滙就要找它。國家是否有內部上限的限制?問之是人之常情。可以說,一般商銀是有的。中銀的?沒有人能答,只可說政策不會突然大改而令人民幣自由化和國際化功敗垂成。但資訊不清,風險不能量化,是叫人卻步之因。
「基建」尚未成功
另一方面,現行的法則和規限在不斷放鬆,實是好事。香港金管局在農曆年前發了新的指引。基本上是把在港的人民幣業務,只要不回流國內,貿易賬是全面自由化了。在內地,還有種種限制,這在計劃經濟下絕對能理解接受,也是愈來愈寬鬆的。如服務業貿易在2月開始可用人民幣結算;內地試點企業名單開放,企業可以個別申請參加;4月起,其他個別城市也可試行參與,如寧波及天津等,但這些都全無正式公布,我們只靠內銀口述或看看他們的內部公函副本。這實不是專業也是市場發展的障礙。有人對新政策存疑,把握不了;也有人怕沒有正式公報,一切都是暫行可隨時被收回。
我出差的三線城市基建未完,路標指示不清,離開時,當地司機到了路口也上不了機場高速,結果就在反方向入口,逆線而進再掉頭。你藝高時我又再次嚇破膽了。跨境結算通道已成,內地法則如能清晰列明,才可降低和計算政策風險,讓人放心發展業務。
Labels:
Financial Market,
人民幤,
金融市场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