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14, 2009

積極覓人民幣結算商機 May 12, 2009 信報

今天續談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問題。上次談及容許港銀內地子行來港發債,是開放資本賬的一步。現在如箭在弦的人民幣在港結算,也帶來本港市場無限商機。這幾個星期在國內媒體都續漸披露整個計劃的一些安排,筆者認為,現在是時候跟大家作比較實際和全面的探討,又看看我們能否在此機遇中早着先機。

上星期一眾華資商會合辦了人民幣貿易結算的研討會,也請來陳家強局長來了作開場演講。基本上,中港兩地的硬件和雙方從業員的操作都沒問題,簡單來說,就只是在現有電滙支付系統上作少許修改即可。而中港兩地都成功的做了幾次測試交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現在等待的就是中央最後操作和監管細節,也是把兌滙價的衝擊減到最低。

打破四大行壟斷

會上陳局長當然不能透露任何細節,這是國家的外滙政策,香港也實在沒有發言的份兒,陳局長所知也許不多。席上有廠家問,怎樣才能被選上成為廣東省內首批四百家可用人民幣結算的企業之一,並請陳局長跟進。查據國內報道,首批試點用家已定,初部名單也已在銀行界中傳閱,都是在中港貿易上份額較大的。這樣作試點才有意義。

筆者說過,國內股份制商業銀行做事積極,在境外人民幣貿易結算上是可從四大國有專業行手上分一杯羹 。有朋友認為,這是打破了四大行,特別是中行在外幣結算的壟斷,不可能也不能想像。但上星期新華網報道了四大行以外的中信銀行,也應是首批可從事境外人民幣貿易結算的試點銀行。這是全賴員工拼命爭取,也是開放和引進市場經濟多年的好處。他們的拼博精神,值得我們港人學習。

大部分港商港銀或未能成為首批試行企業或金融機構,但也要作好準備,迎接新的遊戲規則。以祖國的發展勢頭,人民幣貿易結算只會進一步擴大。第一要面對的是滙率風險的改變。以往主要是美元結算,港商特別是沒有國內廠房的貿易商、中間人,現在可要面對更多滙率風險了,只因外國買家不一定願意用人民幣並堅持以美金結算。而在資本賬還沒有開放下,外商又確實沒有渠道先行儲起人民幣作對沖,港商要自己為對沖作好準備了。到銀行辦人民幣NDF額度?還是進一部走進國內,減低港元所佔成本的比重,把要面對的貨幣風險先行收窄。

對金融業來說商機可多,剛才說的有人民幣對沖產品的需求。貿易經常賬開放,資本賬大門也就不可避免的再開大一點。最簡單者,港商收了人民幣,金管局就要讓港銀提供公司人民幣戶口。現行的制度,例如只讓五個特許行業開戶、私人每天兌換2萬元的上限定等都要修改。港銀內地子行回港發人民幣債,往後也應開放至其他內企,而且只會更快更多;否則,貿易收了人民幣都沒投資出路,又哪有港商或外商願意收人民幣呢?

食老本者 不進則退

中央讓香港作境外的第一個試點,真是給我們再一次機遇。外商跟我國貿易,希望直接用人民幣交收,或要投資在由此衍生出來的人民幣金融資產,都要來港設點、投資成立公司。中央這樣照顧香港,無人否定。

讓筆者說清楚一點,就是只怕港人以後只會事事等待優惠,甚至只懂找國內着數而不知進取。能夠找到自己的定位與貢獻,兩地生意往還才能互惠互利。香港在金融領域的知識、優勢和在國際金融貿易上的地位,就是中央要繼續倚重香港的原因。但不進則退,只靠吃老本甚或只等中央優惠,香港才是真要會歿落。西方諺語說:「自助者天助」。長貧難顧,沒有貢獻,其他城市也不會服氣。

寫到這裡,筆者想起當年廣州標緻車廠一役。1979年代國內開放,多項優惠引進外資。法國標緻1985年落戶廣州,是看中了國內還未開發的轎車市場。國內着眼的是先進技術,但標緻引進來的,竟是在法國已被淘汰的七十年代504,505型號。耗油量高、維修頻繁,但也就賺盡了貴價進口零件和維修費。首幾年國內汽車市場不成熟,還是賣家(應是外資)市場時,標緻真是佔盡便宜,賺了大錢,1991年市場份額更佔16%。

只懂吃老本、找着數,不思進取者,好日子哪會長久?到1994年倒累虧29億元人民幣,終在1997年賣盤,離開中國。標緻汽車要到2002年才重返中國,今次是落戶兄弟廠湖北武漢神龍。但時不與我,國來轎車市場早已是長春大眾、奧迪、上海通用等的天下,更不用說比較低檔次的日本牌子和新冒起的國內品牌。香港也是掘起於六十、七十年代,成長於八十年代並在九十年代登上高峰。要保地位,不被邊緣化,上面舊事可是大家提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umber of Visi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