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3, 2009

貸款背後 - 信报 July 23, 2009


今天讀官方的《中國日報》香港英文版,有一段溫情專題報道。

一對五十多歲的外省民工夫婦,在北京地鐵工地一起工作多年,他們所屬的鐵路建築隊終於給了他倆一個十六方米的臨時私人住房。兩口子開心不已,自己動手把上下格床改為雙人床,貼上「我愛你」的浪漫海報,以解多年在同工地但異床異夢之苦。文章寫來有血有淚,絕非歌功頌德的黨八股。

內地大城市進入小康水準多年了,原來這才是該建築隊第一批共三十間有私人間隔的宿舍,其中十間是給已婚的。沒有私人空間,內地調查指出,70%民工因沒有性生活而情緒低落,20%要召妓解決。全國有二億二千萬民工離鄉工作,90%是十五至四十九歲的壯年男女,問題可真不小。

上面只是經濟高速增長背後低下階層分享不到成果、貧富懸殊的寫照,也不用看什麼堅尼系數了。上周人行才公布6月份金融貸款總額,上半年增長為75000億元,早已超額完成年初定下來的5萬億元全年指標。但數字背後,除了最低階層生活還待改善之餘,所謂「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又是否惠及實體經濟?答案是不少人都認同「保八」沒問題之餘,卻反過來擔心樓市和股市是否又形成泡沫了。

銀行忽視中小企全球皆然

且不談樓股,內地銀行大部分都只注重與國企的生意。民營企業絕不是她們要開發的客戶群,這對經濟發展不是好事。就以民營企業和經濟發達的浙江省為例,按新華網報道,省政府主導的投資在1月至5月增長31.8%,但民間的就只有8.2%。銀行追逐大企業的業務而忽略中小企,全球皆然,在計劃經濟下,借錢予國企更是無風無險。政府主導的專案又是否合乎經濟效益?還是全都是大白象?真要時間來證明。不過,從實際的業務接觸,上半年特別是第一季度,國有大行真是壟斷了對大型國企的借貸業務,加上政策的傾斜,內地美元供應充裕,他們甚至可以已低於國際價格即倫敦同業拆息批出貸款。外資銀行和內地商業銀行因而要慘淡經營。但這樣低息得來的貸款,價格被扭曲,被人為地降低了,企業會否用得其所?還是容易來之,胡亂用之,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問題。

在銀團貸款方面,按《基點》統計,上半年亞太區整體較2008年同期下跌了53.6%至620億美元。中國由於適度寬鬆的政策,反升了47%至接近200億美元,但其中很多都是政府主導的基建專案。最觸目者,就是中銀以人行價下浮10%奪得港珠澳大橋三十五年220億元人民幣貸款的包銷權,是政策貸款了。內地很多地區的基建還是落後他人,也真希望這些基建真的有利民生。

銀根沒有走出銀行體系

在香港,上半年銀團貸款量下跌32.3%,其中一原因當然是本地銀行收緊信貸,特別是對二三線企業,但只要是藍籌企業舉債,各大小銀號都會熱烈捧場,否則,燈油火蠟由誰來付?成功的銀貸有和電(2332)、恒地(012)及大酒店(045)等,但也有不少大型項目被四大行的香港分行獨家拿去了。財力和流動性都比人強,再來價格非常進取,沒辦法了。這也看到內地資金充裕的威力。

最後也要談談,內地75000億元人民幣新增貸款中,有超過11%,即接近9000億元是票據貼現,其中有很多根本就是打空轉,讓企業炒作利率差價賺錢,就是說有部分銀根根本沒有走出銀行體系外,遑論用來建設實體經濟了。什麼是票據貼現?就是以貼現形式買賣由銀行承兌了的商業票據,即國際上的Banker's Acceptance,這是正常不過的貿易票據融資貸款(雖然在香港不流行)。企業又如何套利?這又涉及到內地利率還未完市場化的問題了。

內地1996年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開放,商業票據的貼現率後來也可按市場自由浮動,只要不超過人行定下的基準貸款利率即可,這是1998年的舊事。但一般的貸款和存款利率,還沒有市場化,是人行規定,雖然有上下指定浮動的空間。

適度寬鬆去年年底開始,銀行的貸款增長上限撤銷了,存款準備金下調,流動性大增。市場利率包括銀行承兌滙票的貼現率不斷下降。低谷就在本年第一季出現並低於半年期的存款利率(人行在去年12月後沒有再調低存貸利率)。企業只要把定期存款質押予銀行作為保證金,要求銀行承兌自己發出的滙票,再與他人或系內公司合作,把該滙票拿到另一銀行貼現就可套取利差。整個流程又可迴圈操作,這樣金額可愈滾愈大,獲利也愈多。

對客戶經理來說,好處當然是既拿得存款業務,也可取得幾乎是零風險的承兌或貼現(即貸款)生意,客戶經理也不用深究該滙票是否真用來支付貿易款了。這對不能爭取到大型國企生意的分行特別吸引,因為貸款予民企或其他較小型的省企或市政府企業的風險,她們實在是計算不來。第二季起,不小商業銀行的管理層終看到這對銀行本身的資金頭寸安排有很大壓力,隨時虧本,在3月份起就不在鼓勵這業務,除非是老客戶而又是實實在在的替真實貿易作融資的。不過,國有行的反應就慢了點,在4月、5月才行動。

這是利率結構和市場化的問題,人行要用上時間來解決了。

解讀內地統計數據,真是困難非常。上面只是上半年小小的回顧。跟內地的同行談天,他們最愛談和比較誰的人工高,住房大。不要以為他們人工一定低於我們,一個有數年經驗的,房子基本要求是一百數十方米以上,羨煞港人;但民工們有十六米已是滿心歡喜。

內地銀行壟斷了大型企業的生意,我們爭不過來,都改變策略,主力幹民企和結構性項目融資了,內地企業和銀行就是需要香港同業在這方面的國際金融經驗。二地背景和優勢都不同,我們不能在價格競爭,就在知識上進取。生活內涵和質素也不一定以房子大小來定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umber of Visitors